先来看两条新闻:

来源:都市快报官方微博

来源:新浪热点官方微博
没错,这段时间以来,“白肺”成为一个网络热词。
那么,“白肺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?跟血氧仪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要准备血氧仪?如果买不到又该怎么办呢?
01
“白肺”是一种什么病?
白肺,其实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。
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武文娟介绍,“白肺”从医学上来说,有两方面的情况:
一种是原本有肺部疾病,例如肺纤维化、肺结核等,肺部受到了损伤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肺炎的表现。
正常情况下,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,肺泡里边充满了空气,进行CT或者是X线检查时,影像表现是黑色区域。
但是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,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,射线穿不透,在影像学表现上就会出现白色区域。[1]

一位左肺患有严重肺炎的患者的胸部X光片
不过,出现白色区域并不等于就是“白肺”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12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:
“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叫白肺,白肺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。”
一般来讲,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%-80%,临床上才会称为“白肺”。[2]
这个阶段,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。重症白肺死亡率在40%以上。[3]
02
哪些人更容易得“白肺”?
病毒性肺炎造成的“白肺”,通常是先发生肺部感染,引起病毒性肺炎,再逐渐发展成“白肺”的。
年轻人虽也有肺部感染的可能,但达到“白肺”的可能性较小。相对来说,以下两种人群更容易得“白肺”——
✔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
这类人发生肺部感染后,更容易发展成“白肺”。
尤其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炎、结构性肺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症等疾病的患者,受到的影响会更大。[3]

✔ 高龄老人
高龄老人容易得“白肺”,不光因为很多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,还因为老年人更容易出现“沉默性缺氧”的风险。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、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12月21日的演讲中提到,应警惕高龄老人的“沉默性缺氧”。
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,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,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、呼吸困难等。
这种现象就称为“沉默性缺氧”。[4]
外表看起来没什么波澜,等到发现时,可能已经是“白肺”了。

03
为什么家中要准备血氧仪?
血氧饱和度作为呼吸循环的一项重要生理参数,可以反映机体的供氧状况。
普通人的血氧含量正常值为95%~100%,如果低于90%,往往提示有低氧血症,低于80%就有生命危险。
居家检测常用指夹式血氧仪,其测量的是手指末端血氧情况,正常情况下可以反映全身血氧情况。
一般来说,在静息状态下吸气时,血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3%,最好及时就医。[3]

那么,是不是普通家庭家中最好都准备一个血氧仪呢?
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韩淑华表示,大部分人没必要准备,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购买。
高危人群除了上述的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和高龄老人外,还包括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、肿瘤患者以及有婴幼儿的家庭。[5]
事实上,有些“沉默性缺氧”的老人,在血氧饱和度远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,仍没有表现出明显呼吸困难症状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
因此,日常的血氧检测是很有必要的。
04
家中没有条件测血氧怎么办?
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黎称:
如果没有条件准备血氧仪,可以自测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心率。
如果呼吸频率大于30次/分,或者排除发烧等其他因素,心率大于120次/分,就需要警惕,此时身体可能已经缺氧了。[3]

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“白肺”的4个问题。
本文仅对相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,相关疾病的信息及诊断标准请以专业医生为准,相关仪器的使用请以说明书为准或咨询医生。
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,记得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!
# 有奖互动 #
冬天你会如何照顾
家中的老人?
留言写下你的答案
随机抽5位粉丝,分别送出1张
50元京东E卡
文章底部右下角【在看】数
每满30个,追加1份,共2份
(开奖时间:1月6日)
参考文献
[1] 《警惕!“白肺”不能预防!有3个办法提前预警》- 红星新闻 - 2022/12/28
[2] 《卫健委:现阶段出现的所谓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无关》- 人民日报客户端 - 2022/12/27
[3] 《新冠病毒真的会导致白肺吗?专家:概率不是很高》- 澎湃新闻 - 2022/12/27
[4]《血氧仪、制氧机脱销,家中有必要备一台吗?智能手表能代替吗?》- 北青网 - 2022/12/26
[5]《感染新冠,家中有必要备一台「血氧仪」吗?》- 生命时报 - 2022/12/2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