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的作息时间,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,就是: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所谓的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完全是根据太阳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作息的。
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一时辰有八刻,一刻有三盏茶,一盏茶有两柱香,一柱香有五分,一分有六弹指,一弹指有十刹那,一刹那就是半秒钟。
早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。其中的十二个时辰,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子,丑,寅,卯,辰,巳,午,未,申,酉,戌,亥。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。
那个时候没有电,煤油也是很贵的,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得起煤油。所以,基本上他们都是太阳刚升起,他们就起床出去干活了。太阳正中的时候,回家吃饭。而一到下午,太阳一下山,他们就回家吃晚饭。吃好晚饭基本上也就天完全黑了,就开始上床休息了。大约差不多晚上7,8点睡觉。
南北朝大数学家、天文学家祖冲之认为:大抵是16:00(申时正,九更四点,晡鼓)下班吃晚餐,19:12(关鼓,一更)关城门,22:24(二更两点,下鼓)宵禁至凌晨4:48(五更)开城门,6:00早朝(五更三点、卯时正)。散朝之后吃早餐,8:00(六更两点,辰时正)去部门上班。
高级官员比普通公务员早两个小时上班(也不是每天都上朝,一般五日一朝、十日一朝,也有十年不上朝的)。
至于小商贩,大抵是早市4:48-8:00;晚市16:00-19:12;城内夜市19:12-22:24。
城外,估计“二更(21:36)睡,五更(4:48)醒”,然后赖床半更到六点起床洗洗衣服劈劈柴,到八点左右做早饭,吃完早饭继续干活,到下午四点做晚饭,吃完晚饭串串门儿或上街买买东西,到七点多回家聊聊天,九点半睡觉。
古代人想法少,而且,环境也很清静,因为睡得早,又睡得好,所以古人身体的规律是到早上5,6点就自然醒了,而那个时候,太阳刚好又升起来,又可以出门干活了。我们想学古人那样做,其实也有点困难,他们那种生活方式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。但是我们至少也不要过分熬夜,晚上11点之前睡觉。
我国古代医学典籍《灵枢》记载: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是气之长也,人亦应之。以一日分四时,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。”人体则应顺应这四时养生。
子时(23:00~1:00)
一阳初生,睡觉是养护阳气的方法。子时就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,睡觉顺应天时。睡觉养阳,阳气才是护佑一身的根本,老人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,重要的就是补充足够的阳气。子时胆经旺,胆有多清,脑有多清,晚上觉睡好了,白天头脑才清醒,气色才红润。
丑时(1:00~3:00)旧血不去,心血不来,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。丑时春入户,养好了肝血,人在春天就不容易犯困,睡得越深,肝脏净化血液的工作效率就越高。久视伤血,养好肝血,才能拯救你的眼睛。“夜雨剪春韭”,养肝莫忘吃春韭,李时珍曾称赞韭菜“叶热根温,功用相同,生则辛而散血,熟则甘而补中,乃肝之菜也”。
寅时(3:00~5:00)日夜交替之时便是气血整装待发的时刻。阴转阳时,肺开始对全身的气血进行大分配,寅时醒来睡不着,大多是气血不足。老年人不要早起,静静躺着让气血活动,阳气就会慢慢生发起来;寒气易袭击肺;凌晨三点要关掉空调,盖好被子。
卯时(5:00~7:00)
太阳升起之时,大肠经也跟着兴奋起来。一觉醒来,排便是对大肠的照顾,“赤龙绞海法” “按摩天枢穴”,是每个便秘患者都应该掌握的“排便”良方。黎明同房,瘫倒一床,清晨性爱是美丽的“罂粟”,五更时分拉肚子,大多需要补脾肾以提升大肠经经气。
辰时(7:00~9:00)
赐点食物吧,胃经在“嗷嗷待哺”。早餐吸收好还不容易长胖,原因就是这时候阳气旺,清粥小菜,“中国式”早餐合中国人脾胃。
早起没精神、没食欲,可按摩阳陵泉穴泻肝火;想美容,不想面色憔悴,就要时时拍打阳明经;每月艾灸足三里,胜服“长生不老丹”。
巳时(9:00~11:00)
脾经在尽职尽责地对食物进行大分解。巳时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段。“4”字腿:4字腿是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,这种坐姿可以使脾经暴露在外面,顺着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拍打下来,起到按摩作用,此法是上班族保养脾经的简便大法。
思虑过多不仅会心痛,脾也会“痛”,口水是脾经向你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减肥和治疗糖尿病的要务就是养好脾脏,脾经是人体的“定海神针”,养好了,小病也就没有了。
午时(11:00~13:00)
短暂的休息让身体气血充足,神清气爽。午时,阴长阳消,午睡能让过旺的心火顺利地消减下去,子时大睡,午时小憩。
午饭要在午末交替之时的12:30吃;心火大,嘴巴苦,试试苦瓜排骨汤。
未时(13:00~15:00)
营养大调整,就看小肠经泌别清浊的功能有多强。午餐吃好也要吃饱,这样才能让小肠经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,“热心肠”其实是小肠经阳气旺盛;工作累了,在桌边蹭蹭手掌就可以消除颈肩酸痛。
申时(15:00~17:00)
多喝水,膀胱经才能持久的保持青春活力。多喝水促进尿液排泄,让膀胱“津液之府”实至名归,申时阳气沉降,是治疗中下焦脏器疾病为有利的时间。下午三四点犯困,多是膀胱经阳气衰弱,气血不足;“动汗为贵”,申时是健身除病的时机。掌心“灸”天柱,电脑一族明目解乏的小妙招。
酉时(17:00~19:00)
休息调养,让肾从容地贮藏脏腑的精华。下班之前一杯水,排石洗肾清膀胱。
练功也要讲时机,酉时练逍遥步让老人肾气足,福长寿。肾阳虚者在下午五六点补肾阳为有效;酉时吃羊脊骨炖花生仁,哺乳期妈妈的补养,地黄丸是天黑之前发低烧男人的药品。
戌时(19:00~21:00)
保护心脏有妙招,每天戌时揉心包(经),紧张的时候就振臂握拳,这样可以激发心包经的能量。
戌时补土,饭后休息半小时能可护胃气。送人玫瑰,手留余香,鼓掌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健康;双手合十,闭眼静养十分钟,是收敛心气、培养元气之妙法。
亥时(21:00~23:00)
天地归于安静,养阴育阳在亥时。睡觉是天下大补,亥时入睡能养阴,35-40岁的人,要想留住青春,一定要在亥时入睡。三焦经上的阳池穴可以调动人体的能量,让手脚不再冰凉。
顺应这四时养生的方法。 以下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养生宝典,请大家一定仔细看看,对关注自己健康的人一定是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。对我受益匪浅,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帮助。